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2019/10/6    聖靈降臨後第十七主日

(路加福音十七章5~10節)

我的講題,大家都知道是出自路加福音十七章5~10節,其中的第10節,僕人做完主人吩咐的工作,除了不能向主人邀功外,他只能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該做的。」

這句說話,是我過去事奉了40年的一種感受,特別是最後的幾年,甚至是在教會中擔任會長的工作,雖有若干權力,但仍感到自己無用,一無是處。

我想起關俊棠神父所寫的一本書,《步入紅塵》,在最後一篇文章「願作人間雨」,他寫下這段他自己的心路歷程:

「在修道院受訓期間,胸懷大志,要為基督贏取全世界。初出道時,仍雄心勃勃,雖然已開始覺得世界有點太大。其後不斷修訂自己的大志;由世界縮小到中國,再由中國回到香港社會⋯⋯社會到本地教會⋯⋯教會到神職班⋯⋯當要把原來的理想大志,在現實下屢屢不得不作修正時,心中難免激盪出許多的難過、不滿和無奈。最後,悟出一條道理:多年來自己被自己的大志所困。於是不再胸懷大志。」

想起讀神學的初期,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因40年前,大學畢業,甚至拿取了理學士一級榮譽的學歷,去讀神學,在教會中去擔任牧職,在當時實在是少有。但畢業後,回到教會事奉,實在遇到挫敗之多,實在難以計算。

畢業時,在一間大的堂會學習事奉,在一位長輩牧師指導下工作,有兩年的時間。他沒有吩咐我作甚麼,也沒有叫我提出甚麼大計,甚至連小的計劃也沒有。他只是叫我,「他做甚麼,你便做甚麼」。兩年中有兩個最深印象,其中一個是叫我去收拾士多房,看看有那些東西有用便保留,沒有便掉去。另一件事,就是去抄寫教友的紀綠。過去沒有電腦,所以需要每幾年更新抄寫過一篇。心中便這樣想,堂堂大學生,又神學畢業,去收拾士多房,抄寫教友資料,這不是幹事都可以做的嗎?是否大材少用呢?

這樣子,就渾渾噩噩的過了兩年,後來調派到觀塘一間細小禮拜堂去事奉。除了堂會工作外,亦要負責一個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我當然樂意接受這工作,認為可以大展拳腳。

當時的觀塘,可以說是中下階層的社區,不少工廠,所以大部份住在區內的都是勞工階層。他們所面對的,是勞工的權益問題,長時間工作也引起家庭的問題。要為他們解決實在是談何容易!例如勞工權益,大家都知道,經過了幾十年的今天,勞資關係仍很惡劣,最低工資、標準工時、公會的權力,仍是沒完沒了的有衝突。最近更因政治原因,在一間航空公司忠心服務的員工都要被解僱。所以回想在這裏的工作,有甚麼成果呢?

後來又有多年的時間,被調往一些大堂會去工作,服務中上階層的會友,又同時有20多年的時間,負責教會的學校教育工作,管理幾十間中、小學和幼稚園。

首先講講學校教育的工作。不知大家覺得學校教育在過去20多年年的發展是怎樣呢?我個人覺得教育的改變,政治化多於教育原則。例如學校法團化,中學的教育語言改革,國民教育,通識教育的爭議等等,究竟提出這些改革是因教育的原則抑或是政治呢?政治實在比教育的原則更重要,所以今天的學校教育,教育界非常的擔心,但似乎是無法對抗。

又談到教會的牧養工作,我常常問:「究竟每星期的講道,能教化信眾多少?真的聽到你講又願意去實踐的又有多少?要來得到教訓的人多,抑或來瞓覺的人多?」當然你可以說,因牧師講道太悶,所以才瞓覺。

不過,這是事實。不少基督徒信仰上帝,目的多是希望內心得到平安,生活蒙上帝的祝福,最後可以上到天堂。但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否這樣呢?耶穌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耶穌又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就喪失性命;那恨惡自己在這世上的性命的,要保全性命到永生。」(約十二24~25)究竟信仰是推動我們去服事人,抑或是生活成功,受人服事呢?我們的信仰是要我們保守和賺取自己的生命,抑或要願意付出,甚至是犧性?

耶穌又說:「健康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不是來召義人悔改,而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最近的幾個月,因發生這個反修例運動,在不同社區中教會開放給示威人士,教會中有人也發出這問題:「教會應否開放給他們,因他們可能是暴徒?」但我想,耶穌為甚麼與稅吏、妓女、甚至是激進黨的西門,與他們同席呢?

牧會差不多40年,能讓多少教友明白這些道理?

回顧過去40年,在社會服務、在學校教育,甚至是堂會牧養,能做到多少呢?所以關俊棠神父所講的那番說話,實在令我非常認同。

不過,我今天來不是要為大家帶來負面的感覺。關神父在他所寫的文章中,他有繼續這樣的分享:

「一天,暮春三月,外邊下著毛毛細雨,似有所悟。⋯⋯能真正滋潤大地,使萬物欣欣向榮的,並非洶湧澎湃、驚心奪目的急流大川,而是這種不起眼,不爭妍,不澎湃,不傾盆,密密綿綿的絲絲細雨。忽然間,我發覺,我雖未能為基督贏得全世界,我能為中國同胞所做的又是那麼小,我連自己教會內許多不理想的情況都束手無策,但至少有一樣事情是我可以做的,那就是:如果每天這世界上,至少有一個人能因為我的緣故而活得快樂一點,有多點做人的信心,那我也不算白活!從那一天起,我把過去的大志統統除下,為自己換上這份小志,幾年下來,漸漸感到倒也不枉此生!

今天我的志向已不再在要求『改變』甚麼,而是在提醒自己要事事『珍惜』,珍惜自己,也珍惜別人。珍惜,就是不糟蹋自己,也不糟蹋別人,更不去隨便糟蹋自己與別人建立的關係。⋯⋯珍惜,就是視自己和別人都是上天賜給人間的一份厚禮。『改變』是生命自然流露,有它自己的時間表。我們做的只是為『改變』提供更恰當的環境和時機;我相信,『珍惜』是最積極的準備。」

人有大志,要去改變,改變國家,改變社會,改變教會,可能都是一事無成。但一份的小志和珍惜,可能可以為改變作出準備,最低限度,如果有人因我們的鼓勵,能活得快樂,有信心生活,那豈不是更加重要。或許就是這個緣故,過去幾年發生的雨傘運動和現在的反修例運動中,能夠做的很小,但能夠打開教會的門,接待在這些運動中有需要的人,就是我甚或教會能作出最微小的工作。

路加福音十七章5節,門徒對耶穌說:「請加增我們的信心。」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信心越大,能力越大,能為上帝做的事越多和越偉大。但這完全是錯誤的,這就正如耶穌所講的「僕人的本分」的比喻那樣,不是僕人可以影響主人,只有主人吩咐僕人去做事。我們的信心也不能影響我們能為上主做甚麼。

耶穌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連根拔起,栽在海裏』,它也會聽從你。」(十七6)只要一粒芥菜種那麼小的,便能將一顆高大的桑樹連根拔起。很小的信心,耶穌從來沒有輕看小的信心,因為這細小的信心,是一顆自覺一無是處的信心,但也是一顆能完全擺上的信心,一顆不是要來操控上主的信心,因為當我們自覺有大的信心時,就會覺得上主應給我做更大的事。

回想當我預備奉獻攻讀神學時,我寫了一篇獻身的文章,題目是「沒有荊棘的火」。相信大家都曉得這題目的背景,就是上主呼召摩西時,摩西看見荊棘,有火但沒有燒着。對於上主對摩西的呼召,摩西這樣回應,他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出三11)他又對上主說:「主啊,求求你,我並不是一個能言善道的人,以前這樣,就是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因為我是拙口笨舌的。」(出四10)

這其實也是我的感受。大學時,我讀的是化學,對於哲學文學歷史等一方面沒大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覺得很難應付。但神學就是哲學文學歷史的研究。信心和上帝的恩典就是這樣。幾年神學的訓練,後來更有機會去進修,拙口笨舌的我也當了牧師40年的日子,沒有感到這些訓練或是自己的弱點,會成為事奉上帝的攔阻。讀化學再諗神學,或許使我有點「神化」。雖然化學的學問已完全忘記了,但那種有邏輯和有系統的訓練,也成為我諗神學的幫助。

還記得我前面講及在擔任牧師的初期去收拾士多房和抄寫教友紀錄嗎?今天回想起來,這都不是沒有意義的,就正如考古學那樣,歷史的資料都是從垃圾堆中去尋找的。過去前人留下的資料,有時我們覺得沒用,放在士多房中,但當你有心慢慢整理時,你會發現有很多寶貴的歷史資料。另外,抄寫教友資料,令我對他們的認識更多和能記得更多,反之,現在用電腦,就沒有那麼深刻了。

所以不要以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是沒有意義的。只是當你覺得自己是有用時,你就會覺得這些工作是沒用沒有意義。但當你覺得自己是無用的僕人時,樂意去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很奇妙的,在上帝手中,會結出你意想不到的果效。豈碼在你自己身上,也會顯出奇妙的恩典。

路加福音十七章10節這樣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但我想引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所記載上主所說的話作總結。上主說:「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這兩節經文,是我一生事奉得到的體會。盼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學習以最小的愛心和信心,去事奉上帝,相信這樣,不單對人,對己,都是有益的,上帝也必會使用。

最後,想多說幾句。反修例風波已超過百天,但看來仍不知結果如何,有人甚至認為將會悲觀收場。但我覺得,香港人已盡力自己的力量,雖然都是微少,但香港已改變了。香港人不再對社會的不公不義冷漠,不只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所以也請大家不是悲觀,相信人盡上綿力,上主會繼續看顧香港。

 

作者: YUEN Tin Yau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牧師,退休

發表留言